BSport体育官网工程师浅谈蓝藻水华对水处理的影响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2016年5月20日,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中国环境公报》中指出,我国地表水污染状况依然严峻:七大流域、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及太湖、滇池和巢湖等水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蓝藻水华是常见的淡水水华中的一种,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 1.1 干扰混凝沉淀过程 由于藻细胞带负电,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难以混凝,同时藻类代谢物会在混凝过程中与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反应生成络合物并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颗粒间的有效碰撞和聚集,这就需要增加混凝剂的投量,来补偿这些络合物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同时,蓝藻水华时水体pH值偏高,使可选择的混凝剂种类减少,降低铝盐和铁盐等混凝剂的水解产物所带电荷,不利于藻细胞和絮体颗粒脱稳,严重影响混凝效果。此外,由于藻细胞密度小、形成的絮体结构松散、强度低、沉降性差,导致出水中仍可能有大量的藻细胞,增加水处理难度。尤其是细胞中含有气囊的藻类,如铜绿微囊藻,不但拥有更小的藻细胞密度,而且细胞在水体中所受的浮力更大,更不易沉降。另有研究报道,藻类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会在絮体中形成气泡,进一步降低沉降速率。 1.2 缩短滤池运行周期 由于常规的混凝沉淀过程不能有效地将水体中的藻类去除,导致出水中未去除的藻类进入后续滤池中,这些藻类会粘附在滤料的表面,使滤料结块、堵塞甚至穿透滤池,恶化水质,大大缩短滤池的运行周期,增加反冲洗频率、强度及水量,而且被藻类粘附的滤料也不易被冲洗干净,增大生产成本,导致实际产水量下降。有研究报道,当水体中微小蓝藻细胞占所有藻类的比例从10%~50%增加到85%~100%时,会导致更多的藻细胞穿透滤池进入到管网中,这一结果说明相比其它藻种,微小的蓝藻细胞如微囊藻对水处理工艺的影响会更为严重。 1.3 破坏工艺构筑物 水体中的藻类可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表面附着生长,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加速混凝土的腐蚀从而破坏管道,使构筑物的表面老化粗糙。有研究报道,这种腐蚀作用是由于有机酸的产生或者电化学电池的形成引起的。被腐蚀后的构筑物更容易被藻类附着生长,增加构筑物表面的清洗难度及所需消毒剂的量,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1.4 影响消毒工艺消毒副产物 在高藻水中,水体中的藻类及代谢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等,是主要的DBPs前驱体,具有较高的DBPs生成势,会造成消毒工艺过程中DBPs的形成。另外,AOM(藻类有机物)中富含有机氮,在氯化过程中可产生比NOM(天然有机物,如腐殖酸)更高量的N-DBPs,其相比C-DBPs具有更高的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在循环水系统中也会出现菌藻繁殖的情况,尤其是在夏季,更是菌藻大量繁殖的时期,在这里推荐L-602杀菌灭藻剂是一款复配季铵盐杀菌剂的循环水水处理剂,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款杀菌剂 一、性能和用途 杀菌剂L-602是由季铵盐和高效杀菌剂复合成的杀菌灭藻剂,具有高效、广谱、起效快而持久、渗透力强、使用方便、适用的温度和pH范围较宽等优点,长期使用不会使菌藻产生抵抗性。 适用于电厂、化工、化肥、炼油、冶金等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作杀菌灭藻和粘泥剥离之用,效果优于1227;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二、技术指标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水华爆发越来越频繁。水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高效净化高藻水,同时能够减少DBPs前驱体产生的处理工艺。如何在不破坏藻细胞完整性的前提下除藻,是目前的一种研究思路。当前水厂使用的强化除藻技术如混凝剂强化法、预氧化法、气浮法、超声法、*氧化法、电化学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总之,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去除水厂源水中的藻类是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一项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