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环境检测新突破 无人机取样填补高端设备空白海水环境检测新突破 无人机取样填补高端设备空白,指定地点精准重复取样,多地点同时取样,24小时不间断取样……南方科技大学参与研发的EMC50无人机阵列智能海水取样设备填补了海洋科学在空间梯度多点位同时采样和短时间尺度连续采样高端装备的空白。近日,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召开的项目验收鉴定会上,该项目通过验收鉴定。 海水环境检测新突破 无人机取样填补高端设备空白,水质检测是掌握水质情况实施有效措施的重要手段,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中也有水质检测的环节,作为生产厂家淄博BSport体育官网水化工十九年专注研发生产水处理剂,在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为大家提供水质检测、样品试用服务,可根据水质情况按需要定制加工水处理剂,使工业用水的水质稳定不会给生产造成水质隐患。 随着无人飞行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操作简单,起降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在我国近海区域生态环境海水原位监测和海水取样的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商用的多旋翼无人机不具备在海上集群智能采集水样功能,也无法适应海上5至6级阵风等海况。无人机阵列原位海水监测和取样是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了解决河口-海洋复杂环境的时间和空间区域取样需求而设计研发的。本项目能在珠江口低氧区、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养殖区等生态环境开展立体应急监测;满足海洋负排放、碳中和生态工程的采样及监测需求;为绘制中国近海物理流场、营养盐分布、初级生产力对微生物参与碳循环影响的集成图提供技术支撑。 验收鉴定会上,海洋系副主任、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传伦讲席教授就科学研究需求对该项目作了背景介绍。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王浩就无人机海水取样设备研制过程做了详细的技术汇报。针对海上阵风、突风等特殊工况以及对无人机载重(5公斤)和航程(10公里)的要求,技术团队通过动力优化配置,结构拓扑优化和3D打印制造工艺,以及飞控和取样装置控制开发,攻克了抗风性和全自动精准定高取样的技术难点,成功实现了11架无人机阵列集群自主取样。通过了稳定性、续航能力、5公里集群智能采水等方面测试,实现指定地点精准重复取样、多地点同时取样、24小时不间断取样等功能。目前已获得4项专利,填补了海洋科学在空间梯度多点位同时采样和短时间尺度连续采样高端装备的空白。
根据科技查新报告,本项目系统实现了飞行器集群机载智能取样。通过24小时全周期实地飞行测试,完成取样高度、超视距取样、取样容量、集群取样、抗夜间露水等各项设计指标。集群超视距、抗风抗浪作业等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EMC50无人机阵列智能海水取样设备是目前国际上已知的第一套能够进行海上5公里取样1公斤、10架无人机集群采样、24小时不间断采样并完成实际测试的海工装备。 |